有機耕作
有機耕作的主導原則是與自然的和諧,包含的因素主要由人、植物、動物和土地組成。與其他耕種方法不同的是,有機耕作目的在于:在農田形成閉合營養循環,農田建立自身供給和營養基礎,保持和增加土地營養,并且在一定程序上保證對動物的福利。有機耕作主要有以下方法:不使用化學物質進行植保,在適應的植物輪作上盡量少選用易受感染品種,選擇合適的品種并用物理方式管理,如中耕和燃燒除草,不使用易溶解的礦物質肥料,主要使用有機的含固體氮成分的糞類或復合肥,利用固氮植物(豆科植物類)環保施肥,并且使用緩慢見效的天然肥料,通過集中腐殖質管理保持土壤肥沃,使用多種植物輪作或間作進行多樣和長期的植物輪作,不使用對生長有調控和激素作用的合成化學物質。
保持有限的,務必與土地關聯的儲存密度,使用農作物秸稈或青飼料飼養動物,如果可能,幾乎不購買飼料,盡量少用抗生素。有機耕作的著眼點在于可持續發展。它在主要范圍內保護自然資源,并且對環境有多種積極影響,例如:土壤保護 有機耕作方法促進腐殖質和土壤動植物機制的形成。在有機耕作的農田和草場,通常有比傳統耕作地方更多的生物和更強的微生物活動。天然土壤肥沃度也更高,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由腐蝕產生表土層流失。水資源保護 通常來講,有機耕作對土壤或地表水的營養劑方面的污染,如硝酸鹽,比傳統耕作少。因為它避免使用合成化學材料,所以不含那些殺蟲劑污染。由于有機畜牧是一項與土地有關聯的行為,通常糞肥和泥漿可增加營養成分,將它使用在農田與直接用于植物相比,同樣簡單。
物種保護 有機耕作推進動植物多樣化,因為它避免使用合成化學殺蟲劑,人工對土壤營養影響程度低。通常情況下,有機耕作農田里物種數量比傳統耕作農田里多。動物福利 動物友好型的畜牧與有機耕作的原則相符合,并且是有保障的。在有機耕作中,動物可以有更充足的機會接觸自然,對它們的生存環境有利。
來源:互聯網
- 上一篇:有機養殖 [2019-01-29]
- 下一篇:有機農產品消費者購買意愿及影響因素研究 [2019-01-29]